银行托管 第洞P资支付金进阶段存漏实操三方
进入2015年以来,银行监管层针对P2P平台的托管资金托管问题频频吹风。近日,资金有消息称监管层内部上报的进实有关网络借贷业务监管规定的草稿已初步成形。草稿明确要求,操阶网贷平台在保证业务资金独立性的段第同时,需选择不具有关联关系的支付存银行作为托管机构。
事实上,漏洞之所以众多P2P平台对银行资金托管情有独钟,银行主要源于监管政策的托管逐渐明确和第三方资金托管在运营中凸显的隐忧。但是资金不少银行虽然与P2P平台签署了合作协议,但是进实实施起来尚有难度,不过银行系第三方托管逐渐成形。操阶北京商报记者近日注意到,段第民生银行去年与积木盒子签订托管协议后,支付存近日邀请了1000名用户进行了公测,体验在银行托管下购买产品的过程;同时金信网也与民生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资金委托管理、资金结算监管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银行托管与第三方托管的模式虽然类似,但是不少P2P平台认为银行更加安全、负责。据了解,未来平台用户将在银行建立个人账户,用户当进行绑卡、充值、投资、提现等操作时,都会跳转到民生银行的页面上进行,真正实现平台与用户资金的隔离,避免用户资金被挪用,全面提升用户账户的安全性。同时,用户可以直接登录银行官方网站,查询账户明细,方便用户了解自己整体资金状况。除资金托管外,银行还可以提供其他服务,如民生银行还将为金信网提供涵盖融资、结算、资本运作、信息咨询、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据悉,进入2015年以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商业银行纷纷发力P2P资金托管。
有业内人士分析,传统第三方支付公司参与的P2P资金托管模式存在诸多漏洞,目前P2P平台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所有资金,是统一存放在以支付公司的名义开具的银行账户中。第三方支付内部账户之间的资金转移,在银行系统里并不体现,即便支付公司挪用,银行也无法有效甄别,这是让监管机构最为担忧的地方。
“当我们把信息交给第三方时,我们有诸多担心,首先,第三方支付如何做好内部自己的风控;其次,第三方支付如何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服务;最后,第三方支付如何保证自己以后只做裁判员,不做运动员。”安丹方表示,目前已经有第三方支付获得大量P2P平台数据的同时,业务开始涉足财富管理和P2P同业,这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存在不公平竞争。
标签:托管|第三方支付|银行责任编辑:王华峰 王华峰(责任编辑:休闲)
-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5月12日5时11分在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28.91度,东经87.54度。当地多位网友表示:震感强烈,直接被晃醒。据新华社,记者第 ...[详细]
-
今年6月1日《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将施行 预付卡能不能放心买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庞建新) “储值吃饭好事不断”“充1000赠100”“充3000享5折”……春节 ...[详细]
-
新版《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APP不得违规刷单、控评
中国消费者报讯记者桑雪骐)“足不出户,日赚千元,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赚钱,工资日结,绝不拖欠”——这样的广告语显示,刷单已经成为一条灰色产业链。如今,不仅有人工刷单,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机器刷单的行为更是屡见 ...[详细]
-
手机莫名遭遇“呼死你”消费者质疑三亚海棠湾免税店泄露个人信息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在即。近日,北京消费者王女士向《中国消费者报》反映了她在三亚海棠湾免税中心以下简称海棠湾免税店)购物后手机被“呼死你”的遭遇。10月5日晚 ...[详细]
-
六安五里墩大桥最新消息 编辑:文竹 来源:大皖新闻 ...[详细]
-
2021年10月被投诉钓鱼网站TOP10公布 不要轻易点开链接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武晓莉)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日前发布了2021年10月被投诉的钓鱼网站前10名名单,提醒用户不要打开链接,以免个人信息被盗。据了解,被投诉最多的是假冒国家人社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 刘浩)近日,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上海将实施多年的“脸谱公示”推广到了外卖领域,消费者在外卖平台点餐时,可以通过查看商家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孟刚)元气森林凭“薅羊毛”事件上了热搜。近日,元气森林淘宝店铺自称因优惠设置错误导致大量用户涌入,订单量暴增,造成损失金额远超出承受能力,希望消费者能取消无 ...[详细]
-
生存战争SR板作为一款融合沙盒建造、生存挑战与策略对抗的硬核游戏,其核心玩法围绕资源管控、环境适应和战术博弈展开。将从基础生存法则到深层次策略逻辑,系统化拆解游戏中的关键技巧与进阶打法。生存基础与资源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讯“1元抽iPhone”“免费抽1箱方便面”“免费抽3双保暖袜”……这些占据了包裹快递单底部位置的二维码小广告,用充满“福利”的广告词为诱饵,引导包裹的主人扫码参与。但是,扫码后真的会如宣 ...[详细]